簡史

林馬堂的由來

林馬堂,座落於南丫島榕樹灣半山腰間,那些年,經歷不少的轉變。1938年,前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第六區會差派鄭科林牧師到南丫島開荒佈道,建立教會。最初傳道者由香港仔乘小艇至南丫島白鴿坑登岸,步行上大坪村傳揚福音,晚上則於榕樹灣豬肉店的枱上睡覺;而當時會友大部份以務農、捕漁、勞工及藍領人士為主;而其中曾出現一些女信徒前來幫忙佈道,當中有名可尋的有李金蓮和蔡桂蘭姊妹兩位。1939年8月7日,有一位叫陳瑞好姊妹,是第一位接受洗禮既會友。

林馬堂開始的聚會地點是在大坪村,那時有一位叫李好姊妹,願意借出居所作聚會之用。戰後林馬堂搬到後街聚會,六十年代初期又搬到蔡桂蘭姊妹借出後街的一棟房子作為聚會處,並以大型揚聲器將敬拜歌頌之聲傳揚到街上給島民聽;可惜,後因業主收屋重建,堂會只有另覓聚會地方。至八十年代初期覓得現址寶華園四十五號二樓聚會,並得區會襄助購下作永久會址。之後因教會發展不同事工,地方開始不敷應用,再度購置相連之地下及三樓所有單位,至此整座四十五號三層高房子就成為現在林馬堂堂址。

林馬堂的牧者

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期間,林馬堂只有個別牧者兼任本堂牧養工作,至六十年代開始才有一位來自區會堂會 — 望覺堂會友黎就光先生,來本堂義務推動福音工作,致力在主日學教導及主日崇拜講道,十七年來黎弟兄都忠心事奉,縱然他不是牧者,但他已本著學效基督對人的服侍,也培育了很多信徒。

因為林馬堂早期都未有全職牧師,所以每當有信徒洗禮,區會便委派其他堂的牧師到來施行聖禮,至今曾在林馬堂參與施行聖禮的牧者,已有約二十二位之多。自八十年代開始,教會才有全職牧師和宣教師牧養堂會,繼有梁國棟牧師、黎光牧師、黃恭儉牧師、梁金英宣教師、梁美珍宣教師、鄧承軒宣教師、黃常教牧師、梁錫光宣教師、甄健中宣教師等在林馬堂事奉。

至2016年1月開始,因未能聘任全職牧師,故邀請了蘇成溢牧師擔任顧問牧師至今,2017年10月開始聘得李淑儀宣教師擔任堂主任一職。

林馬堂的特色

1950年本堂會友陳容顯弟兄及張香姊妹於教堂舉行婚禮,由鄭科林牧師證婚,使島上很多居民首次接觸及步進教會,至現時為止,是唯一一對於本堂教堂內進行婚禮的會友。

七十年代教會開始有青少年活動工作,並開創復活節的「掘蛋活動」,成為傳福音大好時機,並漸漸成為林馬堂傳統的特色。(*自2020年開始因疫情及堂會更新事工,暫停舉辦此活動。)

一直至今,林馬堂會友的流動性都很高,當中很多因工作、子女讀書或移居海外等各種原因而搬離南丫島,目前經常出席實體主日崇拜的信徒約三十餘人,當中有很多都是別會的信徒因搬入南丫島,而留在本堂參與崇拜,更會積極參與其他聚會。

林馬堂的發展

林馬堂自七十年代才正式成立堂會及設立會章。現時教會設有︰傳道部、基督教教育部、團契部、聖樂部、關顧部及庶務部。2013年七十五週年鑽禧堂慶時,按立了鄭英姊妹為第一屆執事。

面對南丫島存在的傳統宗教文化,如根深蒂固的民間信仰、祭祖、生榮死葬、結婚拜堂等,都是林馬堂面對的衝擊,然而靠著上主的恩典和智慧,教會盡量以道成肉身的模式,並本著基督的愛,於2000年初建立一所外展中心— 聚腳點,當中設立幼兒及青少年服務,並聯合其他社福機構,透過社區關懷活動,主動接觸島民,以增加更多與居民溝通,建立良好的睦鄰的機會,使他們不但得著關懷和幫助,期望也能得著福音。

踏入八十年歷史的林馬堂,蒙上主的引領和恩典,堂址過去雖然一直不斷遷移,到座落現址至今,林馬堂仍一直顧及信徒的需要,和接觸島民的機會;因此尋找到一處從山上遷移至山下的新堂址,期望讓行動不便的信徒,能到達教會參與聚會外,也期望拉近與島民的距離;希望透過不同的社區服侍,能造福大家,達至心、身、社、靈的關懷。